|  | 
伦敦2023年3月22日 /广东会/ --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于今日发布了第13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学科排名中中国大陆高校学科项目入榜数量创新高,达到851个(去年为771个)。英国高校今年有1527个学科项目进入排名,去年为1225个;美国高校有3091个学科项目进入本次排名,去年是2571个。
在入榜的高校数量方面,美国有226所高校入围,英国有109所,中国大陆高校仅次于美英,有99所高校进入本榜,入榜数量全球第三高。近年来,中国高校的排名表现稳步增长:
2018年,中国大陆有74所高校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与以往相比,中国高校排名有显著提升,41%的院校排名有所升高(2022年为12%),26%高校排名保持在原位(2022年为24.5%),还有14%的高校首次进入排名。
只有19%的中国大陆高校排名下降(2022为55%)。在2023年的排名中,中国大陆高校的进步表现排名全球第6。
| 大学数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地区 | ||
| 2023 | 2022 | |
| 美国 | 226 | 227 | 
| 英国 | 109 | 105 | 
| 中国(大陆) | 99 | 93 | 
| 法国 | 73 | 75 | 
| 印度 | 67 | 61 | 
中国大陆高校在本次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各类排名前50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个表现全球第五好。在各类学科排名的前100名中,中国大陆高校的表现也有较大提升,为全球第四强。
| 2023 | 2022 | |||
| 前50数量 | 前100数量 | 前50数量 | 前100数量 | |
| 美国 | 835 | 1343 | 825 | 1335 | 
| 英国 | 402 | 676 | 382 | 654 | 
| 澳大利亚 | 185 | 354 | 192 | 362 | 
| 加拿大 | 151 | 232 | 153 | 224 | 
| 中国(大陆) | 125 | 261 | 100 | 215 | 
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对超过15,700个独立大学课程进行了独立比较分析,这些课程来自世界93个地区的1594所大学,跨越54个学科,包括三个首次进入排名的学科:数据科学、市场营销,以及艺术史。此外,QS根据5大学术领域进行排名: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
中国大陆高校在51个学科排名中表现优异,特别是材料科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方面大陆高校排名集中靠前。但在数据科学、市场营销和兽医学中我们暂时没有看到大陆高校的身影。
| 中国(大陆)高校排名靠前的10大学科 | ||
| 2023 | 2022 | 学科 | 
| 45 | 46 | 材料科学 | 
| 43 | 47 | 化学 | 
| 39 | 42 | 生物科学 | 
| 39 | 36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 
| 38 | 38 | 物理学&天文学 | 
| 37 | 34 | 电子电气工程 | 
| 36 | 37 | 环境科学 | 
| 36 | 35 | 数学 | 
| 34 | 33 | 机械、航空和制造工程 | 
| 33 | 33 | 化工 | 
排名方法论:QS使用5个关键指标来进行排名。每个指标的精确权重因学科而异,以反映不同学科之间的区别。例如,基于文献数据库Scopus/Elsevier分析而得来的研究成果情况对于医学这类高度依赖研究成果传播的学科而言,是更为有利的评判指标。而像表演艺术这类本质上更依靠职业技能的学科则不适用。此外,我们首次在更广泛的教师领域表格中(艺术与人文、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社会科学与管理)引进了一个额外指标:国际研究网络(IRN指数)。
中国大陆高校在篇均论文引用率方面的平均得分为81.3分,此分数排名世界第16名(篇均论文引用率是用来衡量研究影响力的指标)。在H指数方面,中国大陆高校中位数得分是77.8分,排名世界第6。这些得分反映出中国大陆对卓越研究的持续关注与投资。下方的表格展示了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方法论各项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全球平均分为灰色部分)
| 各项指标平均得分 | |||||
| 学术声誉 | 雇主声誉 | 篇均论文引用 | H指数 | 国际研究网络 | |
| 全球平均得分 | 56.4 | 57.9 | 70.9 | 64.4 | 49.8 | 
| 新加坡 | 77.5 | 84.1 | 85.8 | 81.4 | 61.3 | 
| 荷兰 | 68.2 | 65.3 | 85.1 | 78.9 | 63.7 | 
| 澳大利亚 | 63.1 | 67.6 | 84.9 | 78.7 | 60.7 | 
| 美国 | 64.3 | 65.0 | 85.5 | 78.6 | 56.1 | 
| 丹麦 | 65.0 | 61.5 | 84.9 | 78.3 | 66.0 | 
| 中国(大陆) | 62.1 | 56.8 | 81.3 | 77.8 | 48.3 | 
| 瑞士 | 68.5 | 65.1 | 84.6 | 77.1 | 62.0 | 
| 英国 | 65.4 | 67.5 | 83.5 | 77.0 | 61.7 | 
| 中国香港 | 71.5 | 64.9 | 84.1 | 76.4 | 42.9 | 
| 瑞典 | 65.4 | 58.3 | 83.7 | 76.0 | 67.3 | 
| 挪威 | 64.5 | 51.7 | 83.1 | 75.8 | 63.5 | 
| 加拿大 | 62.2 | 67.9 | 82.5 | 75.7 | 54.4 | 
| 芬兰 | 61.0 | 52.1 | 82.7 | 74.5 | 62.2 | 
| 比利时 | 63.1 | 60.1 | 82.1 | 74.1 | 66.4 | 
QS高级副总裁Ben Sowter表示:"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体制历经几十年有效且成功的变革引人注目。但是,大陆高校在教育质量与获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仍然有进步空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大陆高校需要更加关注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技能,促进终身学习与平等学习。大陆高校在社会进步与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QS排名也反映了大陆高校在关键学科领域的世界级优异表现。"
"通过观察15,000多个大学院系表现趋势,QS可以得出一些关于高等教育体系是否得到改善的结论。首先,在教师群体和研究关系方面的国际视野与提高排名密切相关。其次,在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收到了来自政府的专项投资,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第三,提升高校和行业的合作关系将会带来更高的就业、研究水平,和创新成果。"
中国大陆有32个学科进入世界前20,比2022年多了7个。北京大学有11个学科进入前20,清华大学则有13个学科进入前20,并且清华大学在艺术史学科中排名全球第五,中国大陆排名第一。
|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大陆)排名前20的学科 | |||
| 2023 | 2022 | 大学 | 学科 | 
| 5 | 清华大学 | 艺术史 | |
| 8 | 9 | 清华大学 | 建筑/建筑环境 | 
| 8 | 14 | 北京大学 | 语言学 | 
| 9 | 14 | 北京大学 | 古典文学与古代史 | 
| 9 | 9 | 清华大学 | 环境科学 | 
| 10 | 12 | 同济大学 | 艺术与设计 | 
| 10 | 10 | 清华大学 | 材料科学 | 
| 10 | 17 | 武汉大学 | 图书馆与信息管理 | 
| 11 | 12 | 北京大学 | 现代语言学 | 
| 11 | 12 | 清华大学 | 土木工程 | 
| 11 | 5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林学 | 
| 12 | 13 | 同济大学 | 建筑/建筑环境 | 
| 12 | 13 | 清华大学 | 化工 | 
| 14 | 13 | 清华大学 | 电子与电器工程 | 
| 14 | 12 | 北京大学 | 考古学 | 
| 15 | 22 | 中央美术学院 | 艺术与设计 | 
| 15 | 13 | 北京大学 | 地理学 | 
| 15 | 15 | 清华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 
| 15 | 16 | 北京大学 | 环境科学 | 
| 15 | 24 | 清华大学 | 物理学与天文学 | 
| 16 | 东南大学 | 艺术史 | |
| 16 | 15 | 北京大学 | 材料科学 | 
| 17 | 12 | 北京大学 | 化学 | 
| 17 | 19 | 北京大学 | 历史学 | 
| 17 | 18 | 清华大学 | 机械、航空和制造工程 | 
| 17 | 14 | 中国矿业大学 | 矿物与采矿工程 | 
| 18 | 20 | 清华大学 | 艺术与设计 | 
| 18 | 17 | 清华大学 | 化学 | 
| 18 | 28 | 北京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 19 | 24 | 北京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 
| 20 | 26 | 北京大学 | 物理学与天文学 | 
| 20 | 22 | 清华大学 | 统计学与运筹学 | 
| ©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2004-2023, QS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排名亮点
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排名全球第15,并且是世界领先的AI研究中心。在2017年,清华大学建立了清华AI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广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北京大学在材料科学中排名第16,化学学科中排名全球第17名,领导着科研创新。在2020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量子计算机,可以比传统计算机更有效地模拟复杂的量子系统。这一突破对药物发现、材料科学和量子密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在医学学科排名全球第74名,它在医药研究与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在2020年,复旦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新药。这种名为R-CD123的药物靶向AML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并在临床前试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
浙江大学在环境科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8名,是世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雨滴发电。这项技术有潜力极大地提高太阳能系统的效率和多功能性。
全球排名亮点
美国高校在32个学科中排名领先。哈佛大学排名表现最为强劲,在14个学科中排名第一,比去年多了一个学科。麻省理工学院在11个学科中排名第一,与去年持平。
英国高校在15个学科中占据第一名,牛津大学在4项学科中排名第一,剑桥大学和皇家艺术学院分别在2个学科中夺冠。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欧洲大陆排名表现最好的高校,在三项学科中排名第一。瑞士高等教育在本次排名表现中十分优异,有许多学科进入全球前十,这一表现也让它成为全球第三。
澳大利亚高校进入排名的学科总数量为全球第四。
多伦多大学有48个学科进入Top50,是加拿大表现最好的高校。
新加坡高校在各学科前十名中占据了多个席位,这使得新加坡拥有世界级的高等教育系统。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亚太地区排名最佳。
印度高校与去年相比,在今年的排名中上升了17%。
完整排名可查看QS中国官网 https://www.qschina.cn/en/subject-rankings/2023
 
						